本网讯(记者 许桂铃) 7月11日至15日,学院“e” 路童行实践团继续走进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城西村开展暑期公益课堂活动。实践团以“知识传递希望,青春点亮乡村” 为理念,通过趣味课程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为当地孩子们带来了别样的成长体验,也为乡村教育注入了青春活力。
趣味数学与安全教育:创新模式让学习“活”起来
实践团打破传统课堂壁垒,以“闯关 + 演练”的课堂模式,让知识深入同学们的心中,以 “玩中学”激活学习内驱力,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双重渗透。
在趣味数学课堂上,实践团成员将几何原理、函数公式等数学逻辑融入到“闯关挑战”题目里,用图形变换、故事情景串联等方式,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可触可感。同学们在“闯关”成就感中消解畏难情绪,主动探索数理奥秘。
在安全教育课堂上,实践团成员通过 “情景演练” 深化同学们的安全知识记忆。防溺水模拟救援、防震应急实操、校园暴力角色扮演等一系列的安全教育知识互动,让防骗、避险知识转化为本能技能,既强化了同学们的安全意识,更培养了同学们自我保护的主动性。
实践团成员为同学们授课(章俊楷 郭依纯 摄)
农业基地实践:科技与田野共绘成长画卷
实践团将课堂搬到耘曦生态基地,带领同学们体验“科技 + 农耕”的双重魅力。通过讲解数字农事管理系统,实践团成员让同学们初步了解如何用传感器监测土壤成分值,如何使用智能调控灌溉的现代农业技术。理论介绍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种菜也要懂科学!”
实践团带领同学们走进田间,让同学们体验采摘瓜果的乐趣,引导同学们在观察不同作物长势的过程中,主动探究光照、水分、土壤等因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从 “看屏幕” 到 “摸泥土”,这节实践课堂既能够让同学们感受科技赋能农业的力量,也可以让同学们读懂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实践团始终相信,这场扎根土地的实践,终将让科学探索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滋养出对自然与科学的无限向往。
实践团成员带领同学们体验农业实践(徐熠婷 章俊楷 摄)
瑶族扎染体验:非遗技艺点亮文化自信
在瑶族扎染课程上,实践团成员以“历史 + 实践”的模式,为同学们铺就了一条触摸瑶族扎染传承的道路。实践团成员系统梳理了扎染工艺的发展脉络,并将其与当地瑶族文化、歌舞、建筑等生态有机结合,让同学们触摸到民族智慧的脉络。在实践环节,同学们亲手制作扎染方巾,在蓝白花纹的晕染中感受传统技艺的精妙。实践团成员以 “做中学”的上课模式,让非遗文化从书本走向指尖,锻炼同学们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让同学们在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中,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认同与文化自信。
实践团成员给同学们上瑶族扎染课(章俊楷 郭依纯 摄)
实践团以多元课程为载体,既为乡村孩子拓宽了视野,也用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正如城西村村委会主任所说:“这些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更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实践团表示,未来将持续深耕乡村教育需求,让知识与文化的暖流持续浸润乡村童心。